close

  艾一克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5年01月13日11版)
  媽媽不知道,當我那一天到達北京的時候,其實連房子都沒有租好。
  幾年前,我獨自從南方城市去北京實習。對於大三的我來說,北京非常陌生,之前只去過兩次,每次就待兩天。但這次實習最少半年,吃、住、行、工作,咋想都不是同一量級的。
  我算了一筆賬:在南方城市讀大學,家裡每月給1000元生活費,實習最好也別給家裡添麻煩。那家實習單位實行“計件工資”,如果績效好,每月應該有600元,可能還更多。
  我決定把微薄的實習工資拿來租房,把生活費拿來吃飯,哪個月工資不夠房租,就拿生活費頂一些。
  現在看來這個想法多麼天真,但當時,我真的上網搜起了單位周邊的房子。單位在二環,房租幾乎是預期的兩倍。如果房子位置更遠一些呢?沒有。再遠一點?還是沒有。再遠一點?有了,但,實在太遠了。
  不知搜索了多久,也不知搜索了啥關鍵詞,屏幕上突然跳出好幾間屋子,房租600元,畫面精緻,距單位地鐵20分鐘。更吸引人的是,它允許每月付一次房租。
  我記了電話號碼,上了火車。經過一夜卧鋪,下車後立馬趕到那個小區。小區的綠化做得不錯,進了樓層,還有電梯。我竊喜是不是撿了一個大便宜。
  推開房門,我瞬間傻眼了:這是一間差不多100多平方米的屋子,被用木板隔成了28個房間,每間只容得下一張床。後來才知道,這種房子叫“隔斷間”。
  天色不早,租吧,沒有別的辦法了。
  我開始回火車站取寄存的行李。北京好大啊,在南方城市,公交車站與站距離很近,這裡,要過這麼多立交橋,這麼遠。車上沒座位了,我站著,護著大箱子,望著窗外的高樓大廈,第一次在這座城市感到無助。
  每天,回家成為我最不想做的事情。它沒有窗戶,看不到陽光。就算是白天,它的光線也非常昏暗,必須開燈。所以,如果不看手錶,就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。開燈關燈也成了一種儀式,告訴自己日月的變化。
  工作成為唯一的慰藉。每當完成任務,看著單位網站上的排行榜,幾乎每次都有我的東西,這時候,我會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偉大的人。
  好幾個領導看我走得最晚,有時晚上10點多也沒走,似乎覺得我非常勤奮。其實,他們可能不知道,我不回去,只是因為隔斷間的空氣太差了,太熱了。熱到什麼程度?冬天,在過道上曬衣服,幾個小時就能晾乾。
  住久了,也習慣了,600元的屋子畢竟不好找,搬家也是一件麻煩事兒。
  我最終如願留在了實習單位。自己有了工資之後,我換了一間更大的屋子。
  入職一年之後,有同齡的朋友問我,工作該不該來北京。我說,來,剛開始你可能什麼都沒有,慢慢地,你會什麼都有的,包括事業,家庭,這種從無到有的感覺非常吸引人。
  “你都有什麼了?”那人很快回了一行字。隔著屏幕,我不知對方的口氣是好奇還是輕蔑。
  我一下愣住了。是啊,世俗意義上的“有”,我幾乎還什麼也沒有。沒有買車,沒有買房,沒有高薪。我只好回覆:“至少,我現在有一份工作。”
  有限的經歷告訴我,沒有什麼人生的坎兒是過不去的。每次在小隔斷間發求職簡歷的時候,我總反覆念叨著:現在是最差的時候了,再差也就這樣了,不可能再差了。既然到了谷底,再怎麼走也都是往上升的。
  單位里經常有實習生報到。他們更多由學校組織,成群結伴而來,一起租房。每次遇到像我一樣一個人來實習的,甚至也有住隔斷間的,總會覺得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  但我已經告別隔斷間了。今年上半年,我又換了一處新的房子,坐在搬家公司的巴士車上,更確切地說是“擠”在行李中間,一小時之後來到了新的小區。
  剛搬來的時候,舍友J君挺奇怪,為什麼我幾乎不做飯,冰箱里也沒我的東西。“這日子,得過起來啊。”J君一邊開冰箱門,一邊漫不經心地說。
  我突然意識到,我不再是住著隔斷間的學生了。北京對於我來說,不只是“工作的地方”這麼簡單。它將有我的生活,而我與學生所區別的,應該不再只是“有沒有工作”這麼簡單。
  終於,有一天,舍友回家的時候,一碗肉香飄在了他們面前。  (原標題:告別隔斷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rfzkucdthlsk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